不能献血的人群主要分为手术及康复期患者、特殊时期的女性等暂时不能献血人群,以及传染病患者及病毒携带者、过敏性疾病患者等永久不能献血人群两类。如有身体不适或疑似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献血史和身体状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待身体完全康复后再考虑献血。
1、暂时不能献血人群:
手术及康复期患者:刚进行拔牙或其他小手术未满半个月,疝修补术、阑尾炎切除术、扁桃体手术等未满3个月,以及较大手术痊愈后未满半年的人群,由于身体处于恢复阶段,不宜献血。特殊时期的女性:女性在月经期及月经前三天、月经后三天,流产后未满半年,哺乳期与分娩期后不满1年者,由于身体状态不稳定,也不适合献血。疾病康复期的人:患有急性肠胃炎、感冒等疾病病愈后未满1周,急性泌尿道感染治疗后未满1个月,以及肺炎治愈后不满3个月的人群,同样需要等待身体完全康复后再考虑献血。传染病康复期的人:部分传染疾病如伤寒治愈后未满1年,痢疾治愈未满半年,布氏杆菌治愈后未满2年,疟疾治愈后未满3年者,由于疾病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暂时不能献血。药物使用者:服用血小板功能损害或抑制类药物后停药未满5天的人群,如阿司匹林等,为避免药物对血液质量的影响,也不宜献血。2、永久不能献血人群:
传染病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包括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病毒性肝炎者,以及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如艾滋病患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这些疾病具有传染性,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给他人。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性质和传播途径,不适合献血。过敏性疾病患者:患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经常性荨麻疹、药物过敏等的人群,由于献血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加重原有病情,因此不适合献血。血液疾病患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白血病、贫血等血液疾病患者,由于疾病对血液质量的影响和潜在风险,不适合献血。日常生活中,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身体素质。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和污染物品。对于永久不能献血的人群,应接受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积极控制病情并改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