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等纪律的时候,一定是它走下坡路的时候。这是白岩松的那本书《白说》里的一个观点。
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和支持。
为什么会有很多人支持呢?很简单,每个人总是习惯性的站在自我立场上考虑问题,难免要维护自我利益。从人性的角度,如果不是套中人,没有人喜欢打卡,不管是70后、80后还是90后、00后,哪有人喜欢被束缚呢?
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公平观念的影响,很多人的观点是:加班没有加班费的公司,怎么有脸要求打卡?
这句话看上去有道理,但是有没有在正常工作时间创造出应有的绩效呢?据权威调查显示,普通人平均一天纯工作时间一般不会超过5个小时,很多人加班不过是在捱时间,即俗称的磨洋工,或者说自己不善于对时间进行分配和管理,而把这口锅推给公司和老板,明显是有失公允的。
况且,不喜欢一样东西是不是意味着就不能存在呢?不喜欢打卡是不是意味着一定要取消呢?凡事不能太过绝对!为此,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如果让你管理一家企业,取消打卡的后果会怎么样,可以试试看。应当说,这种顾虑不是没有道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不要求打卡,就会助长一部分人钻空子。比方说,某创业公司不要求打卡,结果每天上班迟到、早退现象越发严重;员工上班时间总是在办公室嘻嘻哈哈,玩游戏,将正常的工作抛之脑后……
展开全文
如果员工的职业化程度并不高,靠员工自动自觉其实是一种很理想化的状态。
人都是有惰性的,自觉靠一时是可以的,但是长期坚持却很难,而且就企业而言,如果不打卡,考勤记录就无法获取,那到底上了多长时间的班,出于一种双方都说不清的状态,很容易将企业陷入劳动法律风险于不顾,也将员工置于人性的风险境地,大大增加企业与员工的互信成本。
回过头来,上面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不过最近我听到了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那就是:上下班打不打卡,不能搞一刀切,既不能要求都打卡,也不能都不打卡,主要看什么样类型的公司,是什么类型岗位的员工。
如果是销售人员,每天出去跑客户,没法在公司,原则上是不需要打卡的,但是人是需要氛围的,尤其销售小年轻,最好每天还是先去公司办公地点一起开早会,布置任务、打打鸡血、相互鼓励,然后再出去跑客户,会增加成单率,不能纯粹算节省打卡的时间账;不过有的晚上要请客户吃饭或陪聊,就不需要打卡了,简单来说,早上打卡,晚上不打,就这么定。
还有一种岗位,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员,本身自律性强、自觉性很高,每天早出晚归,在工作上花费的时间本身就比考勤规定的时间多,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用严格要求,这种岗位多半以高管和技术专家为主,他们以目标为导向,行动的自由度更高,当然可以不作严格限定,但是,除此之外,在公司举行会议、活动或讨论重要事项的同时,还是要求必须准时,一分钟都不能迟到。
你觉得这个解释合理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