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种类繁多,根据基因组成分类可以分为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等,根据形状分类包括圆形、椭圆形等,根据传播途径分为经胃肠道传播、经呼吸道传播等。因此此处仅列举肝炎病毒、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汉坦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狂犬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这15种常见的病毒。
1、肝炎病毒:指以肝细胞为宿主细胞并引起肝细胞损伤的一组不同种属的病毒。其中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肝炎病毒,可以引起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系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2、肠道病毒: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导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最终引起的小儿麻痹症比较严重。好发于儿童,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以引起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等,部分患者发生弛缓性神经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俗称小儿麻痹症;
3、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可以引起手足口病,患者可以出现手、足、口等部位的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严重时可以出现脑膜炎、脑干炎、脑脊髓膜炎、心肌炎等;
4、流感病毒:可以引起流行性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时可以引起肺炎;
5、禽流感病毒:通常可引起人致病性禽流感,导致败血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危及生命甚至死亡;
6、麻疹病毒:可引起麻疹,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还有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麻疹黏膜斑以及皮肤斑丘疹;
7、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以引起水痘-带状疱疹,可引发乏力、发热、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此外患处皮肤可有灼热、疼痛情况;
8、汉坦病毒:主要引起发热、出血、急性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以及肺浸润和肺间质水肿,可迅速发展为以呼吸窘迫、呼吸衰竭为特征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
9、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主要通过蚊虫等媒介传播,主要症状为高热、头痛、呕吐、昏睡、痉挛等。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烧、脑水肿,甚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10、登革病毒:可以引起登革热,患者会出现发热,全身肌肉、骨骼、关节酸痛、极度疲乏、皮疹以及轻微的皮肤出血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以蚊虫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11、EB病毒:一般会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典型的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体肿大。通常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12、巨细胞病毒:可以引起巨细胞病毒病,导致肺及肝脏损伤,亦可累及泌尿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病程从轻微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
13、狂犬病毒:可以引起狂犬病,其特有的症状主要包括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最终导致死亡,是罕见致死率几乎100%的病毒,并且主要的防治方法是使用狂犬疫苗,一旦发病,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
1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以引起艾滋病,因此又称为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15、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部分患者以轻症症状为主,比如发热、咳嗽、咽干、咽痛等。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外出戴好防护口罩等,有助于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